English     CAST内部邮箱入口    

五院神舟团队护航神舟十七号平安返回

时间:2024年04月30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61 字体:

2024年4月30日17时46分,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现场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身体状态良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在返回过程中,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各个分系统密切配合、协同作战,高质量确保了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再次护航航天员平安回家。


五院作为神舟飞船的抓总研制单位,自2003年10月16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凯旋,到今天神舟十七号返回舱荣耀归来,先后完成12次载人返回任务,用连战连捷、圆满成功,书写了中国人飞天的新纪录。


PART01
#返回“五步法”,环环相扣#


就在5天前,我国尊龙凯时官网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十八号,将航天员叶光富、李聪、李广苏成功送达中国尊龙凯时官网站,与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太空会师”,实现“神舟家族太空接力”。完成在轨轮换后,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结束了半年的“太空出差”,载誉而归。


据五院载人飞船回收试验队总体负责人介绍,此次返回任务分为分离、制动、再入、减速、着陆缓冲五个阶段。其中,分离阶段仍然延续神舟十三号以来的“快速返回方案”,即: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在与尊龙凯时官网站组合体分离后,绕地球飞行5圈后开始返回地面。随后,飞船返回舱与轨道舱分离。在随后的返回制动阶段,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也继续延续了神舟十二号以来的制导方式,确保返回舱落点的高精度。返回时,飞船返回舱的外形就像一个上窄下宽的大钟,再入之前,舱上自带的发动机会将返回舱调整为大底朝前的配平状态,以升力控制的方式再入。再入过程中,返回舱和大气层空气会产生剧烈摩擦,形成包裹住返回舱的等离子区,造成地面与舱体之间信号中断,这段时间被称为“黑障区”。在这个过程中,地面无法通过任何遥控方式对飞船进行控制,全部依靠飞行器全自主处理。此时,“神舟舵手”GNC系统再次发挥重要作用,控制舱上自带的发动机有序工作,将返回舱始终保持在一个正确的姿态,以升力控制的方式“全自动驾驶”飞船返回地球。


经过“冰与火”的考验后,在距离地面40公里左右时,神舟十七号返回舱已基本脱离“黑障区”。这时,返回舱上安装的静压高度控制器通过测量大气压力判断所处高度,当返回舱距离地面10公里左右时,静压高度控制器在发出信号后,伞舱盖弹出,返回舱的引导伞、减速伞和主伞相继被拉出并逐级打开。三伞的面积从几平米增大到几十平米再到一千多平米,通过这样逐级开伞的方式以减小过载,保护航天员安全回家。


PART02
#回收有讲究,“最后一环”圆满收官#


返回舱落地后的回收工作是整个载人飞行任务的最后一环,其中讲究多多。而这项任务由五院神舟十七号回收试验队负责完成。


在返回舱落地后,最先到达的队伍中就有回收试验队,他们首先对舱体进行状态检查,确认舱外无危险源后打开舱门,然后守护航天员出舱。航天员出舱后,回收试验队还会对返回舱进行舱内断电等安全处置工作,并进行下行载荷交接和返回舱天线处置等。之后,回收试验队关闭返回舱舱门,将其装车并运回指定地点。


载人航天,人命关天。尽管回收试验队已经历过多次神舟飞船载人返回任务,但是他们始终坚持“首飞”标准,持续强化返回舱现场处置流程管理,提前进行多轮全流程桌面推演和全系统综合演练,重点对正常和故障处置流程、故障预案、处置程序、安全要求、关键环节进行学习与演练,并联合着陆场系统对薄弱环节进行了演练与验证。每一次的全系统综合演练都是1:1模拟,把返回任务中的每一环节、每一个关键动作都练到位,并且针对返回过程故障、着陆环境异常、处置工序故障三大类故障模式,准备了多种处置预案,做到事前周密部署、事后精心复盘,确保任务准备充分,续写一次次圆满成功。





关于尊龙凯时官网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航天城 网站建设:北京尊龙凯时官网科技信息研究所
Copyright © 2000-2025 www.lifes-end.org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尊龙凯时官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112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