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漫漫北斗路,总有一些画面和文字让人怦然心动,总有一些阳光和风雨值得永久珍藏。在回味中思考,在思考中成长——让我们打开北斗长卷,共忆激情燃烧的岁月,共品耐人寻味的悠长。
老总的诗
北斗团队中有很多诗人。以惊人的速度升空的一颗颗北斗星,澎湃着北斗人的家国情怀。团队的奠基人之一李祖洪(北斗一号卫星总指挥)便是一位“老总级”诗人。每次北斗发射,他都以诗记之。多年积累下来,仅以成功发射为主题的诗词,便达到了可单独集结成册的数量。品其诗词,我们得以从一个侧面领略中国北斗的辉煌与梦想。
G1试验队元旦有感
好事多磨非等闲,天地交织两缠绵。
斗转星移忘休日,冬去春来不知年。
吃透技术勤耕耘,精细管理苦作甜。
悲情岁月翻页去,组网成功尽开颜。
(李祖洪 2010.01.01于北京)贺I2发射成功并虎年五颗北斗星顺利升空有感
中国风
导航劲吹中国风,苍穹五挂北斗钟。
年初脱困始告捷,岁末收官建殊功。
共织星座总给力,合挽雕弓不放松。
既精且准能报文,敢与老外各争锋。
(李祖洪 2010.12.18于26基地)
收官曲
龙年始发龙收官,星箭测发世无双。
摸爬滚打夜继日,严细慎实勤反三。
辛苦耕耘终有获,太空长城放华光。
载荷平台今胜昔,巡天对地慨而慷。
短信报文点对点,定位授时播八方。
莫道三步宏图远,导航疆场正沧桑。
(李祖洪 2012.10.26于26基地)
贺北斗三号M/13、M/14发射成功
五星集结凉山中, 双节出征时不同。
一组中秋照明月, 俩箭重阳飞苍穹。
恰似蛟龙闹江海, 又如神兵播彩虹。
沐雨栉风攻坚忙, 披荆斩棘链路通。
北斗三步争朝夕, 导航博弈炮声隆!
( 李祖洪于廿六基地恭贺北斗三号M/13、 M/14发射成功!)
吉(G1)星高照
世界北斗中国风,
吉星高照苍穹中。
南北帆板双飞翼,
东西天线俩面弓。
信号信息俱增强,
通导兼备展奇功。
攻坚沙场擂战鼓,
组网漫道仍从容。
导航画笔今在手,
一带一路绘彩虹。
(李祖洪于廿六基地恭贺北斗三号G1发射成功!)
北斗队旗
每颗北斗导航卫星的发射场试验队都会制作自己的队旗,一面面队旗上承载着北斗人庄严的承诺。
北斗队刊
每颗北斗导航卫星的发射场试验队都会在繁忙的基地工作之余制作数期队刊,目前已刊出了78期。把所有的队刊平铺开来,可以覆盖一个大房间。它们如同一个个脚印,记载着北斗的成长故事。
谢总的工作笔记
谢军总师有个习惯,工作中每每有心得体会都会及时记录下来。几十本工作笔记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他的秘笈,见证着我国尊龙凯时官网事业的腾飞。
从手工模型到一体化平台
在北斗研制的起步阶段,为了让新人更直观的了解星上设备的布局和工作模式,“老北斗”亲自动手,用药盒和图钉制作卫星模型,为“小北斗”们做生动的教学。后来,他们编著了设计指南、设计禁忌,倾囊传授宝典。如今,他们有了“科研生产一体化管控平台”等数字化工具……但无论技术手段如何跨越,知识沉淀与传承是北斗人一直坚持的作风。
转场送行
每次转场,北斗人都怀着期待而又不舍的心情跟在后面,从厂房一路送到塔架,在心底默默地为卫星“宝贝”祝福。
北斗漫画
十年前的漫画,正逐步变为现实。(画:王彤)
北斗“微博”
2011年8月,第9颗北斗导航卫星试验队的队员们在发射场共织一条红色“微博”,写给90岁生日的党。
佳节奋战
2012年春节,杨慧总设计师和团队成员在西昌卫星发射基地的测试厂房中度过,为了年底建成区域系统而奋战。
2018年国庆,为验证某个首次应用于北斗导航卫星的关键产品,迎接节后接踵而至的进场工作,北斗铁军在夜以继日奋战了数月之后,在黄金周里再次发扬北斗精神,展开了热火朝天的测试。图为大家在休息间吃盒饭。
这只是北斗人“与时间赛跑”的一个片段。近年来,随着北斗组网的加速,北斗人就是在这样的日常中托举了一颗又一颗北斗星。“特别有共同创业的感觉,在一起行军打仗,配合特别默契”,他们感慨道。
编外青年突击队员
在基地,每次搬运设备时,老总、主任设计师们都把自己当成青年突击队的编外队员冲在前面。“这些设备太金贵了”,他们说。
军大衣的故事
团队中流传着一个关于“军大衣”的故事。夏天,从十分炎热的室外走进保持低温的测试大厅,感觉真是从头“酷”到尾。可是仅有的几件军大衣却“不受欢迎”。“你穿吧,我都快捂出汗了”,“你穿你穿,你还得测试呢,当心手抖误操作。”
当年过半百的老总们走进大厅时,年轻人又自发地脱下军大衣递给他们。老总们微笑着拒绝,“安心测试吧,卫星在你们手里,你们才是保护对象。”军大衣又回到了年轻人的身上。就这样,军大衣传递着温暖,让暖流注满彼此的心田。